圖/Unsplash
擁抱愛美之心
Y走進我的工作室,穿著和第一次見到她時一樣的上衣:條紋衫。她對我說:「我知道我從小對美就有一種渴望。可是我爸媽或者環境都會很不注重外表。所以,雖然我想要變漂亮,但並沒有管道去學習美,反而是電視上有什麼就去學。可是這樣嘗試的結果,卻讓我總是受到一些負面的評價,導致我開始不太願意去嘗試新的東西。條紋衫,可能是我覺得是安全的、不會引起爭議的選擇,所以我之後就一直選擇條紋衫。」
在華人世界裡,父母對子女「追求美」這件事的反應,很少是:「妳看起來美極了」這樣的鼓勵。在子女需要支持的時候,父母反而勸戒子女:外表不重要,頭皮下的東西比較重要!在子女青春無限美好的年華裡,最渴求美的年齡,父母往往不免俗的強調:學業比外表重要。在對自己身體、容貌最敏感的時候,與生俱來、人皆有之的愛美之心,就這樣被粗暴、殘忍的抹煞了。有一些還隱約渴望「美」的靈魂,於是停留在對美的遠觀,卻不得其門而入的迷茫中。
對許多家庭來說,愛美之心,在社會和經濟層面都無立足之地。「漂亮可以當飯吃嗎?女孩子漂亮也就那幾年。」因此,對於大多數人來說,漂亮頂多也就是女孩子到了交男友的年齡,需要「稍加用心」的小事;然後到了成為新娘的那一天,「漂亮之姿」到達頂峰,過後又開始走下坡路。
我回憶起自己小時候的一段經歷。當時還在上小學的我,每天放學回家,就在書桌前寫功課。書桌前有一面鏡子,一抬頭我就可以看到鏡中的自己。我透過鏡子,觀察自己的容貌,偶爾放下手中的筆,幫自己編起頭髮。我想我當時十分沈浸於梳妝打扮自己,以致於我的父母覺得我的長髮過於「礙事」,影響了我做功課的專注,終於有一天他們帶我到理髮店把我的一頭長髮剪短了。
從那時起,我從一個喜歡照鏡子的女孩,變成照鏡子就覺得自己很不漂亮的女孩。我有自然捲,原本長髮的我,頭髮還算垂順聽話,尚還滿足幼小的自己「長髮美女」的心理暗示。剪短了頭髮之後——短到脖子整個露出來,並因為自然捲而十分豐厚膨脹,完全沒有美感。現在回想起來,這個事件似乎成了我一度切斷與美、與愛美之心的連結,甚至導致我與我的女性特質失聯的童年創傷。
長大後,我成為形象顧問,才發現相似的案例並不罕見,甚至算是常態。
「我爸媽真的都很不注重外表。我媽都是不化妝的,也不注重自己的穿著。她的衣服都是撿她姐姐不要的。」Y自小很愛漂亮,會偷偷擦奶奶的指甲油或偷穿奶奶的高跟鞋。但越來越大之後,父親總是說「不要注重頭皮上的東西」,偶爾敷面膜被父親撞見,父親竟說她:「醜人多作怪」。媽媽也常常給她穿二手衣。上了大學,總算有了相對的自由——可以自己買衣服了。自此之後,Y花了好多錢在買新衣服,也不管到底適合不適合自己,大多就是想滿足內心的一個慾望:想買東西。
我們對美的渴望無以為繼。果真外表如此不重要也就罷了,令人難過的是,有多少女孩又在開始交男朋友的時候,因為「外表」的議題遭到男友的批評甚至嫌棄。
Y說:「因為分手失戀了。我不太打扮自己。每天都這樣素顏。我前男友曾對我說:『妳太不打扮了』。雖然他並非希望自己的女友是過於注重外表的,但我每天這樣子,可能真的過於樸素了。他希望我多一點點的打扮。
可是我又只有這樣(不打扮)的時候,才是覺得安全的、心安的。不打扮,才沒有人會評價、批評我的外貌(太過度)。」
另一位客戶M說:「國中時,我男友曾經對我說:「妳今天穿的那件短褲沒有很適合妳,妳要去學學W(另一個女生),她是我們學校最會穿衣服的女生。」
然後呢?接下來的情形就是,M一味的模範那個女生,不管適不適合——嫉妒心已經超越了一切。
我們當然知道:一段美滿的感情和關係不完全建立在「好看的外貌」上。但女孩們的經歷,讓我想到一句話:「有誰會樂意透過妳不加修飾的外表,去認識妳美麗的心靈?」
客戶Y說:剛認識男友時,正處於自己比較有打扮自己的階段。之後回歸到不打扮的狀態時,男友竟對她說:「我有種被欺騙的感覺。」
成為形象顧問之後,我曾經問過幾位男性友人:你覺得外表重要嗎?即便他們都是看重性格多於外表的「正派男生」。面對這麼直接了當的問題,他們也中肯的回答:任何東西,加上美麗的外表,都是會加分的。
女孩們經歷童年時期想要好好打扮外表而被父母親打擊,青春期時又因外表被異性嫌棄,足以讓女孩們與生俱來的愛美之心破碎,在美麗這方面的自信心無從建立。
擁抱內心的女性特質
美學大師蔣勳曾講過一個故事:張愛玲小時候有一次寫作得獎,他媽媽說:妳寫作得獎了,要不要去買一些世界名著,代表你今後是要走作家這條路的。張愛玲怎麼做?她並沒有照母親說的去買世界名著,而是偷偷跑出去買了一隻名牌的口紅。
蔣勳說:這是張愛玲覺得女性的愛美是一種本能。也透露出張愛玲認為喜歡寫作是一回事,但還有一些東西比寫作還重要,是她要活出自己的獨特風格。所以從她的文學上,妳可以看到她真正關心的人其實不是文化裡的人,而是一些小資產階級、對於自己的生活有一些愛恨的女性。
張愛玲非常認同、肯定自己的女性特質,不認為愛美應該要被摒棄。她擁抱自己的這些特質,並將其融入自己的作品。也因為這一份與眾不同,讓她成為有一點特別、深受一些讀者喜愛的女性作家。
我想,每個女孩心裡都曾嚮往過自己的第一支名牌口紅吧。妳還記得自己第一次偷偷擦媽媽的口紅、第一次存到錢買了一隻名牌口紅、第一次擁有一隻自己好喜歡的口紅時的心情嗎?請保護這份心情,試著讓這份愉悅美好發生在每一天。試著把這份美好放大到妳悉心選擇和搭配的衣著、鞋子、項鍊、耳環上吧。
戰勝內在的負面信念
有道牆橫亙在女孩們「現在的自己」和「魅力全開的自己」之間。那就是自己腦中的負面信念和別人的看法(別人腦中的負面信念)。
負面信念:
1.穿上好衣服時,會擔心別人的看法
「有時當我們穿上好衣服時,會擔心別人的看法,要不就是會害怕社交圈中的某個人,這個人第一眼注意的總是我們的穿著。我認識幾位這樣的業餘時裝批評(他們總是屋裡穿的最糟糕的),聽過他們消極攻擊性的評語,像是『妳怎麼穿成這樣?』、『喔,那套衣服......真特別。』他們從來沒有好話、看起來也不友善。其中一名『批評者』老是問我,為什麼我總是『盛裝打扮』,即使我身上只穿著牛仔褲跟襯衫!」——Jennifer Baumgartner《一眼看穿妳》
2.穿得低調,別人就不會注意到自己內在的不完美
「我們會使用認知捷徑來做出某些假設......她若是穿的低調,大家就不會太注意她,不論是內在或外在。要是她謹慎打扮,別人就不會注意她內在的不完美。」——Jennifer Baumgartner《一眼看穿妳》
在網路很活躍的客戶R,是個願意分享生活、穿搭、正能量的人,她穿著青春洋溢的印花長裙和高跟鞋走進我的諮詢室。她說:「在公司裡面我完全不是這樣,我會隨便穿,也不會穿裙子。」
「為什麼呢?」
「同事會問:你要去幹嘛?」
「這對妳造成了什麼影響?」
「我不想這麼高調。我和同事的關係並沒有很好。我在公司只有唯一的好朋友,是我的搭檔。」
「如果妳穿的像今天這樣,妳的搭檔會怎麼說?」
R思考了一下,說:「他會說你今天這樣很好看欸!」
「所以妳比較是為了那些討厭的同事而穿?」
R又思考了幾秒,然後說:「我覺得自己在工作上沒有自信、能力不夠,自我價值的認同感低,因為這種不自信和自卑,所以害怕別人的眼光。」
R說著說著,眼淚流了下來:「其實這一年是我設定的自我投資之年,參加心靈課程、一對一形象規劃,也逐步調整自己工作的方式和步調了。在工作中遇到無可避免的障礙而遇到客訴時,不會像過去那樣總以為是自己的問題、覺得是自己不夠好、能力不足、自信低落。」
R也更懂得善加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,寫文章、整理思緒、鞏固所學,而不是像以前那樣把時間用來滑手機。
許多來找我進行一對一形象規劃的客戶會說:「謝謝妳讓我變美!」而我總是認為:每個人本來就很美,只是妳開始願意釋放妳的美了!
因為已經啟動了「改變」這個開關(她們預約我正是證明了這一點),他們希望自己變得更好——無論是外在還是內在。並且他們真正行動了,正如R,她將2019設定為自我投資年,除了報名形象規劃讓自己的外在變美,她也參加其他課程投資自己的內在。
R的淚水讓我感受到她已經卸下重負,已經準備好了揮別過去在工作中低價值感的自己。
後來她在部落格寫下:「(流下眼淚),這是一種我終於找到工作卡關的根源,我有機會破關的輕鬆感,代表我是時候該放下過去的自己,迎向美好的未來。」
原來,有的人會透過光鮮的外表掩蓋內心的不自信;更有人透過「隨便」的穿搭避開他人對自己內在的關注!
妳已經知道自己的能力其實不是你想的那麼差,妳也知道妳還會因為自己對自己的投資而持續進步成長,我想衣服也會是妳對自己、對他人的一種最快速的說明:「我已經是嶄新的我了!」
後來R告訴我:「透過聊天的過程,迸出許多新的想法和體悟,最讓我驚喜的是,沒想到在談到工作上的穿搭時,覺察到為什麼我無法/抗拒穿裙子上班,覺察到在工作上自我價值的認同感低、沒有自信、在意別人的眼光和看法,當一層一層地聊下去,意外讓我找到工作負能量的起源,覺察到掩埋在內心深層,對於工作的不自信與自卑,瞬間一股委屈感湧上心頭,當場哭了,是一種我終於找到工作卡關的根源,我有機會破關的輕鬆感,代表我是時候該放下過去的自己,迎向美好的未來。」
「完整的妝髮搭配我自己的穿著,走路時自己都覺得自帶氣場,走路都有風,我擁有展現自我風格的勇氣和自信,別人的眼光、說法,不過是過眼雲煙,不是嗎?」
關於「美」的認知侷限
另一方面,我們從越來越多的媒體上看到:皮膚光潔無瑕、妝髮完整、穿著精緻、體型完美的的女性形象,這些形象無聲的告訴我們:女人就是應該這麼完美無瑕!皮膚不可以有瑕疵!身體不可以有贅肉!臉要小!要瘦!日復一日的潛移默化,我們逐漸把完美的需求內化,在自我的不完美和社會要求完美的矛盾中,找不到出路。
面對走進我諮詢室的客戶,我常常會問:「你覺得對自己的身型最滿意和最不滿意的地方在哪裡呢?」
數不清的客戶對於「最不滿意的地方」總是脫口而出——臀部太大、腹部太凸、腿太粗......而對於「最滿意的地方」,常常要思索一番才勉強說出一個。
更甚者,會說:「我的肩膀很胖、手臂很胖、肚子很大、腹部很凸、屁股很大」,把全身的部位說盡,而對於「滿意的地方」,則一個部位都答不上來。
在社會、媒體的衝擊下,我們產生了一種似是而非的思維:瘦的人怎麼穿都好看,而胖的人則根本沒有什麼機會。
於是,我們開始對身材自卑、乃至對自己產生消極的認定。我們忘記了:無論雜誌還是電視上的網紅名模明星們,可能並不真實。我們也忘記了:完美的影像背後,除了造型師、彩妝師、髮型師、攝影師外,可能還有濾鏡、Photoshop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。
我們中的許多人,並未意識到一個所謂「完美」並不存在,卻開始把自己與虛假的「完美」比較,將擁有完美身材、完美臉蛋的需求內化於心。
傳奇攝影師Peter Lindbergh說:「彩妝品牌把大家都洗腦了!我從不修片。人們會說:『她看起來很累啊』!看起來累又怎樣?她累且美麗著。」
在Peter Lindbergh的鏡頭裡,深深淺淺的斑點、皺紋、瑕疵,棲息在一個個退去濃妝的女性面容上,顯得樸素、真實、而有力量。
他說:「攝影師有責任讓女性乃至每個人,從對青春和完美的恐懼中解脫出來。」
在他看來,這些痕跡才是一個人的靈魂和故事。
每一個人都獨一無二。很可惜,在環境、媒體、資訊等不斷的影響下,多數人對於美的定義竟如此絕對、單一。
事實上,有一些自以為「胖」的女孩,其實雙腿勻稱,面容也很精緻。問題只是:看不到自己的優點。這些「胖女孩」有時候甚至都談不上是真的「胖」,只是和「完美影像」比起來,稍微「胖」了一點點而已。
豈止對於身型,關於身分地位,我們也有所謂的「標準」和「門當戶對」。
客戶W告訴我:曾經的自己把「離過婚,快40歲」的自卑,投射給小自己7歲的男友,直到結束三年的感情才發現,原來介意「離過婚,快40歲」的,從來不是男友,而是自己。
她醒悟過來:自己的價值是在自己手上。當把自己照顧好,讓自己內在豐盈,就會吸引同等能量的人。反之,當妳都不接受和接納自己,不愛自己,你吸引來的,才會是不接受你和不愛你的人。
「女人不對自己好,要對誰好呢?」她說,「你無法控制社會、控制他人對你的看法、態度,但你能夠控制自己,要不要相信它。」
而且神奇的是,外面真的沒有別人。搞定自己,就搞定了一切。
長久以來,W一直害怕的眼光,其實是自己的眼光。在意「不完美的自己」的人,一直都是自己,而非對方。
在意「身材不夠好」、在意「胖」的人,往往也都是自己,並非他人。
另一位客戶Y說:「我曾經踏出去過一步,嘗試學習化妝。」
一天,平時總是素顏的她化了淡妝出現在辦公室。同事紛紛讚美她,覺得她跟平時很不一樣。然而她的反應呢?「我把這些讚美當作是他們對我的客套話,並沒有往心裡去。我的心裏還是只留有過去受到的關於打扮的批評,可能我太缺乏自信吧。」
以下是常見的關於「變美」的負面信念:
1、我不可能變美,因為我身材很糟(我太胖、腿太粗、腹部太凸、臀部太大、肩膀太寬、我不漂亮)。
2、我不可能變美,因為我從小到大對美(穿搭、化妝)都沒有概念。
3、我一旦試著變美,就會被恥笑,別人會覺得我很奇怪。
4、我不配變美,因為我一無是處。
5、來不及了,我已經這個年紀了。
6、變美沒有什麼用,而且很浪費錢。
7、美不重要(頭皮以上的東西都不重要),內在比較重要。
8、我永遠不會像雜誌上的女生一樣閃閃發光。
以上的負面信念未必正確,這都是父母、文化、損友、媒體灌輸給我們的想法;但他只是想法,而非事實。妳不醜、不胖、妳可以閃閃發光,不會因為妳誤以為自己又醜、又胖,妳就真的是這樣。
你只是被這些聲音洗腦了或嚇壞了,他們總是能抓住妳的要害,專挑你的罩門下手。
拔除負面認知,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要成為的人
「我們常會將痛苦的想法與記憶壓抑到潛意識,將它們埋在我們意識不到的地方。」——Jennifer Baumgartner《一眼看穿妳》
童年時被父母壓抑愛美之心、青春期時被同學批判、成人後被媒體壓抑,以致於比起大膽嘗試,我們寧願保持目前的困境——至少這很安全。
這樣的決定往往持續到成年以後、中年以後。讓我們一輩子誤以為我們距離美很遙遠。這常常是過去不愉快經驗而導致的認知,而並非事實。
建立個人形象的第一篇章,需要我們從內在出發,先從記憶深處挖出這些關於美的負面信念和認知,並試著扭轉它。
具體步驟:
1.寫下一句讚美自己的話/一句關於自己的正面陳述,幫助自己建立安全感和希望
在我的團體課程中,我常常會請同學做一個練習:讚美對方的優勢之處!
A同學讚美B同學、B同學讚美C同學、C同學讚美D同學、D同學讚美A同學。這樣一個一個讓正向的能量流傳,最後回到自己身上。
因為許多同學對自己的優勢之處比較陌生,或者缺乏可以大聲說出來的自信,因此,這樣的一個小活動,讓自己透過他人的眼睛看自己。而大家都是初次見面,對彼此的印象也相對客觀而不帶偏見,更能夠純粹的發現彼此的優勢之處。
而這個練習,實際上是我借鏡幾年前參加「卡內基人際關係」課程時,其中一堂課的一個練習:真誠的讚美對方。這無疑是一個提升人際關係的絕佳竅門,講師在課程開始前就神秘的說:今天這堂會是大家最喜歡的課!
而我在自己的課堂中借用了這個小練習後,竟也驚喜的發現:在聽到對方的讚美後,同學們是多麼喜笑顏開,眼睛裡綻放出光芒。
剛開始對自己說出讚美之詞的時候,我們可能會尷尬,這的確是相當多人的通病。那就試著回憶曾經被讚美的經歷,就算是妳當時認為對方僅僅是客套話也好,把這些讚美之詞寫下來:我笑起來很陽光、我的手指很纖細,我的腿很勻稱......
如果想不起來被讚美的經歷,也請寫下一句正面陳述,例如:「我值得變美,而且我本來就這麼美,我只是需要找方法把這份美具體呈現出來。」
2.重新自我定位,寫下一句對自己的期許,句子中需包含「形容詞+身分名詞」,例如:
我是傑出又多產的陶藝家。
我是有質感的女生。
3.試想:一個這樣的「角色」會如何穿?例如:
有質感的女生,會穿著質感好的、舒適合身的、乾淨整潔的、符合個人風格的、讓她忘記外表的、自顯魅力的服裝。
4.穿上可以讓妳成為想要成為的那種「角色」的衣物,試著運用於每日穿搭中。
你可以從電影裡、書裡、身邊的人之中,獲得靈感,把這些靈感用影像或圖像的方式記錄下來。
「我們絕對會變成自己預期的模樣。」——布里斯托(Claude M.Bristol,作家)